外的拼音和组词
本文主要介绍汉字「外」的拼音,意思、解释,怎么组词,笔顺,笔画,部首等信息。仔细阅读,能够提高您文学修养。
「外」拼音,部首,笔画,笔顺
[wài]
夕
5
ノフ丶丨丶
「外」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外
wàiㄨㄞˋ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3. 指“外国”:~域。~宾。~商。
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 关系疏远的:~人。
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外」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外 wài
〈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outside;outer]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appearance]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surface;face;outside appearance]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husband]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foreign country]。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province;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external things]。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man]。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relatives) of one's mother,sisters or daughters]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minister outside court]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local officcials]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servant]。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beyond;outside]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before;formerly]。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foreign]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other]。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wai]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词性变化
◎ 外 wài
〈动〉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drift apart]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deviate]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repel]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abandon]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 外 wài
〈形〉
(1) 另外;其他;别的 [in addition;besides;other]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different]。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unofficial;irregular;unjust]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外」组词(常用词)
编外, 不外, 崇洋媚外, 出外, 除外, 此外, 等外, 对外关系, 对外贸易, 而外, 额外, 分外, 格外, 古今中外, 海外, 海外关系, 红外线, 户外, 见外, 郊外,
「外」编码
统一码:U+5916
五笔:QHY
仓颉:NIY
郑码:RSID
四角:23200
外的组词
- 编外
- 不外
- 崇洋媚外
- 出外
- 除外
- 此外
- 等外
- 对外关系
- 对外贸易
- 而外
- 额外
- 分外
- 格外
- 古今中外
- 海外
- 海外关系
- 红外线
- 户外
- 见外
- 郊外
- 节外生枝
- 九霄云外
- 局外
- 局外人
- 拒之门外
- 开外
- 课外
- 老外
- 里里外外
- 另外
- 里通外国
- 里外
- 例外
- 里应外合
- 门外汉
- 内外
- 内外交困
- 内忧外患
- 排外
- 塞外
- 身外之物
- 涉外
- 室外
- 四外
- 外币
- 外边
- 外表
- 外宾
- 外部
- 外厂
- 外出
- 外地
- 外电
- 外调
- 外方
- 外观
- 外国
- 外行
- 外号
- 外汇
- 外籍
- 外加
- 外间
- 外交
- 外角
- 外界
- 外接圆
- 外景
- 外壳
- 外科
- 外快
- 外来
- 外力
- 外流
- 外貌
- 外贸
- 外面
- 外婆
- 外强中干
- 外勤
- 外人
- 外商
- 外伤
- 外甥
- 外省
- 外事
- 外套
- 外头
- 外围
- 外文
- 外务
- 外线
- 外县
- 外向
- 外乡
- 外销
- 外形
- 外延
- 外衣
- 外因
- 外用
- 外语
- 外援
- 外在
- 外债
- 外长
- 外传
- 外资
- 外祖母
- 向外
- 逍遥法外
- 喜出望外
- 言外之意
- 野外
- 以外
- 意外
- 援外
- 在外
- 置之度外
- 中外
- 驻外
- 紫外线
外的成语
- 昂首天外
- 昂头天外
- 安内攘外
- 八荒之外
- 暴内陵外
- 变生意外
- 不足为外人道
- 超然物外
- 超然象外
- 超以象外
- 彻里彻外
- 彻里至外
- 彻内彻外
- 尘外孤标
- 吃里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