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常见脚伤急救方

在训练或急行的头几天,

部队的官兵由于鞋号不当、袜子起皱、鞋里有沙子、负重不均、走路姿势歪斜等原因,容易出现脚底起泡、疼痛和不适,行走困难。在严重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局部感染,影响训练效果或进行过程。脚底起泡后,局部消毒后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然后用消毒手术线沿水泡底部穿线引流,或用消毒剪刀直接在水泡底部切一小口,排出水泡液。禁止撕裂或割断泡沫皮肤,以防感染。防止脚部起泡的最佳方法是在训练和行军时穿合适尺寸的鞋子和柔软平底的袜子。不要穿新的或旧的鞋子。将沙子注入鞋子时,及时倒出,掌握正确的训练姿势。

玉米经常出现在需要长时间行走或站立的官兵身上。它们通常发生在突出或容易压缩的摩擦部位,如脚底、小脚趾外侧和脚趾后部。损伤为浅黄色、坚硬、角质增强剂,有大或更大的豆,圆形或圆形椎体,表面平坦。中间有一个硬针状角质塞,就像玉米一样,所以叫做玉米。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会导致严重疼痛和感染,导致行走困难。治疗方法:先将脚浸泡在热水中。待患处软化后,切掉其表面的角质,保护周围皮肤,露出鸡眼,然后涂抹鸡眼霜或0。3%维甲酸软膏、15%水杨酸、乳酸拉可汀软膏等,每两天换药一次,直至患处变白脱落。如果鸡眼没有感染,可以通过手术或激光治疗将其移除。预防和治疗方法:首先,纠正足部畸形。第二,长时间训练、行军和站岗时,穿柔软、宽松、干净的靴子和鞋子。可以在鞋底上垫一小块带孔的海绵,以保护脚部,避免压力。

肿胀和扭伤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训练和行进前准备活动不足,训练中方法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或不熟练,鞋码不当,鞋带松脱,路面不平或双脚空空等。热敷、按摩、,扭伤后早期禁止进行物理治疗和活动,以避免加重局部肿胀和出血。正确方法:抬高患肢,尽快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或冰敷20~30分钟,或局部喷洒云南气溶胶保险液消肿止痛。同时,我们应该减少活动,多休息,然后在24到48小时后进行理疗或贴湿止痛软膏。如果经过上述治疗后,局部仍然红肿、不适,疼痛加剧,并可能出现骨折,请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冬季进行野战训练或拉训活动时,少数抗寒能力差的官兵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脚、脸、耳朵等)容易冻伤,尤其是在站岗、野外执勤、骑行或长期露营时。如果足部隔热措施不当,且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则更容易冻伤。脚冻伤后,尽快脱下湿鞋和湿袜子,将脚浸入42℃的温水中复温。严禁用冷热水烘烤、按摩或浸泡零件。如果皮肤破损,涂抹冻伤膏,然后包裹起来保暖。如果有水泡,在无菌条件下佩戴或排空水泡,并在常规消毒后涂抹药物并包裹。预防要点:在寒冷季节加强局部防寒保暖,提高身体抵御寒冷的能力,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站岗、野外执勤、坐车坐船、露营时,要经常走动,避免寒冷和潮湿的侵袭,保持鞋、袜干热,及时更换湿鞋、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