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现场:止血带该如何使用?

橡胶止血带是一种特殊的橡胶管,可在现场用橡胶条和自行车内胎代替。使用时,将止血带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例如,上肢应位于上臂的上1/3处,下肢应位于大腿的下1/3处。首先,在止血带上部铺一层软布,如毛巾和口罩,以保护皮肤。救援人员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止血带的头端,用右手拉紧橡皮管,将其缠绕在肢体上,按压头端,然后将其缠绕在肢体上,并将右手握住的尾端放在左手食指的中指之间。尾端被食指中指夹住,从止血带的两圈上往下拉一圈半,使之成为一个松散的结。如果你需要松开止血带,只需拉出尾端。

布止血带是由绷带或布条制成的止血带。现场急救时,毛巾和衣服可以撕成布条而不是绷带。将布带绕肢体一圈,然后打结。将一根小木棍插入圆圈中,并将其紧紧扭转。扭动时注意流血。动脉出血一停止,紧绷程度适中。然后用布把棍子固定好。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但止血带的使用原理复杂。只有准确掌握这些原则并正确使用它们,我们才能拯救生命和四肢,否则将导致截肢和残疾。

1. 止血带不应直接系在四肢上。准备止血带的地方应垫一层柔软的布垫,如敷料和毛巾,以保护皮肤。

2. 在应用止血带前,首先要将受伤的肢体抬高,以促进中脉中的血液回流到体内,从而减少失血。

3. 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上止血带应尽可能靠近出血部位。然而,在上臂中部禁止使用止血带,因为桡骨神经穿过肱骨表面。止血带的压迫会导致桡神经损伤,这使得前臂以下的功能在未来很难恢复。

4. 使用现场制作的布制止血带时,如毛巾、手帕等,应折叠成约5cm宽的条状,以便均匀承受力。严禁使用铁丝、铁丝、细绳等薄而无弹性的物品作为止血带,因为这些物品不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会损伤皮肤,给以后的治疗和康复带来麻烦。

5. 当系止血带时,它的松紧度应该只是为了压迫动脉出血。如果上肢带太紧,很容易对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造成损伤,甚至导致肢体远端坏死,不利于受伤肢体今后的功能恢复。如果上带太松,只压迫静脉而不压迫动脉,血液不能进出,不仅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还会加剧出血。成功的上环扎的标准是远端动脉出血停止、动脉搏动消失和四肢变白。

6. 带止血带的伤员应清楚地标记,止血带的时间应清楚地写在止血带附近或皮肤上。为防止受伤肢体缺血性坏死,每40~60分钟放松止血带1~2分钟。松开束带时,动作应缓慢。同时,有必要用手指按压伤口以减少出血。如果伤者一般情况较差,伤口较大,出血量较大,可适当延长止血带放松的时间间隔。然而,止血带的总使用时间不应超过5小时,否则远端肢体难以存活。如果伤者在9小时以上仍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止血带将不会定期松开,因为远端肢体已无法存活。坏死细胞释放有毒物质,如钾离子、肌红蛋白和肽。如果此时四肢放松,这些有毒物质将随静脉流入全身,导致中毒,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同样,在地震灾区的急救中,如果伤员的四肢长期被掩埋和压迫,并且由于缺血和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为了防止毒素返回全身,应迅速用止血带结扎受压的四肢,然后移除受压的物体,然后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