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怎么治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有关偏头痛临床治疗的文献,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法和针灸疗法。

偏头痛属于中医理论中的“头痛”、“逆风”和“厥头痛”范畴。“逆风”证最早提出于隋朝朝朝元方,宋代杨世英《仁义志志》对逆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李东源的《东源十书·内外伤辨》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性头痛,并明确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痛者……此偏头痛也。”自古以来,各种医生都认为偏头痛的病因主要是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攻脑络,痰瘀阻络,内伤内伤,饮食不当,久病导致血瘀。在经络辨证方面,张等认为损伤三阳经络的主要是六邪,其中以少阳经络和太阳经络更为常见。陈和其他人认为,内伤是由肝郁、肝火伤和阴络、肾阴和肾精亏虚引起的,导致大脑失去营养、脾脏失去健康运动、气虚血虚或痰浊,这是由经络内梗阻引起的。

中医药有很多治疗偏头痛的处方。根据中医理论,“头是所有阳的汇合点”,“五脏之血,六脏之气,清气之阳”都位于顶部。这六大外因都在扰乱山顶。清阳阻邪,经络受抑,气血颠倒,痰瘀阻络,脑虚,偏头痛。因此,风、寒、痰、瘀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俞氏偏正汤有以下药物:川芎、白芷、白芥末、白芍、玉梨仁、柴胡、细辛、香附、蝎子、蜈蚣和烤甘草。全方具有祛风散寒、通络祛瘀、化痰益窍的作用。偏头痛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疲劳就会发作。冯认为它属于中医学中的内伤性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当归芍药散、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苓、葛根、蝎子用于治疗。黄芩被添加到有热量的食物中。肝脾并治,主要用于治疗肝脏,也用于治疗气血。

但它主要关注促进血液循环。对脾虚肝亢、慢性病入络引起的血瘀头痛有显著疗效。临床治疗35例,有效率95.65%。陈的偏头痛经验是,由外部或内部损伤引起的偏头痛是由气血失调、气机阻滞和静脉阻塞引起的,疼痛主要发生在头部两侧,这是少阳经络经过的地方。他配制了雄柴达胡汤: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并用柴胡将各种药物引入邵阳。五天为一个疗程。238例一般可在5至7天内治愈,或在10日显著改善。谢还认为偏头痛属于“经络长痛”。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58例。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现代药理作用的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也符合中医理论,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采用邓氏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偏头痛64例。

研究人员结合中医学“久病化痰”、“久病入络”、“久病血瘀”的观点,以滋补气血、祛痰浑浊、祛瘀通络。这些样品被认为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率为93.8%。张的辨证立法和用药大多从肝脏开始。如果肝脏长期患病,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生风,扰乱孔口,引起经络阻滞,导致头痛。用辛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显著。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细辛、白芷、丹参、延胡索、夏枯草和决明子,四物汤用于滋补肝阳血,钩藤和夏枯草用于平肝风,延胡索和丹参用于活血通络,细辛芳香,通孔止痛。多种药物的结合使阴血充足,肝木上升,头痛可自行消除。

一些特定的药物通过应用和其他方法从体外治疗偏头痛。马哈拉诺比斯用头风膏涂抹两侧太阳穴,每次6~8小时,每天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头风软膏由川乌、白附子、生南星、川芎、细辛、樟脑和冰片组成。它被开发成带有细粉末的糊状应用。临床发现头风软膏能诱导多种药物到达病位,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脑血液循环。尹将不同的中药制成粉末,用于治疗因外伤和内伤引起的偏头痛患者,并将其敷在穴位。对于外部偏头痛,他服用细辛、乌头、白芷、川芎、川芎、丁香、皂荚、延胡索和当归,将其制成粉末,用姜汁调成糊状,敷在风池、风府、头尾和太阳穴。他认为这种证型的疼痛有一定的部位,疼痛主要集中在穴位,药物包括水蛭、桃仁、川芎、当归、斑蝥素和延胡索。在研究结束时,将它们与温葡萄酒混合成糊状。18例临床患者经1~2个疗程治愈,显效15例,有效7例。

体针和艾灸广泛用于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俞氏运用了一组基本的穴位处方:百会穴、朔谷穴、头尾穴、风池穴、太阳穴和阿是穴,然后根据临床表现将偏头痛分为四个证型进行穴位匹配治疗。肝阳上亢型:基本穴方加头颅悬吊、下颌疲乏、阳陵泉、行健、内廷痰浊上扰:基本穴方加兴、风龙阴陵泉、中脘,有热征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基本穴方加肾俞、三阴交、,太息气滞血瘀型:基础穴方加血海、三阴交、太冲、格殊。常规针刺,持针30分钟,期间停止提、插、扭手法,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6例,总有效率91.7%。阳穴是通过腹针结合辨证来选择的。主要穴位为中脘、阴毒(患侧)、外关(患侧)和祖林气(患侧)。根据辨证分型,外感加风池和谷,肝胆火加行间,气血不足加气海和足三里,痰湿阻则加风龙和阴灵泉,肝肾阴虚加太极。以上穴位为两侧。先针刺中脘和阴毒,并应浅刺,再刺外关和足临气,40例均采用腹针结合体针治疗。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总有效率为95%。

头针张等用邻穴透刺和包针震颤治疗血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与常规针刺方法相比,A组(邻穴透刺包针震颤法):采用阿是穴透刺包针震颤法。如果痛点在颞部,用丝状针从丝绸和bam处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