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如何预防猝死?
冠心病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一般为中老年人。然而,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猝死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冠心病猝死是指冠心病患者因急性心力衰竭而突然意外死亡。由于患者最初患有更严重的冠心病,因此无论患者是否有胸痛、恐慌和其他意识症状,如日常生活、旅行途中、工作中或治疗期间,都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猝死。
有一些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或轻度创伤,有些甚至在睡眠和休息期间也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虽然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但它们与冠心病的易感因素基本一致,主要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如过去公认的三大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清胆固醇、高血压和吸烟。然而,人们的行为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A型人性格强烈、活跃、易怒、冲动,而B型人性格温和、安静、不冲动。相比之下,a型人群更容易患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
在医学上,无法提前预测的猝死现象被称为猝死。据观察,猝死的原因主要来自心脏,尤其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脑缺血。大多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那么为什么不尽早发现此类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呢?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患者通常没有任何不适,或仅有阵发性头晕、心悸、胸闷、气短等表现,但在去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时,往往找不到异常,医生无法进行针对性治疗,导致病情延迟。
因此,有必要尽快发现此类潜在危险的患者。目前,通过便携式连续心电监护仪,可以“挖掘”一些隐藏状态的患者,并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防止猝死。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降低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更重要的是早期预防,即从青少年开始,而不是考虑中老年人的预防。预防措施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作息结合,注意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研究证实,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低血液粘度和血脂的药物,如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同时,对心肌梗死后心肌血虚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防治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