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急救知识
以下是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中的护理经验:
1组织和管理伤员,首先在附近选择一个相对平坦的开阔区域,按顺序排列每个伤员,并在线路之间留出约1米的距离,以方便医务人员通行和救援行动。同时,分配“床”对每个伤员进行编号,及时对现场进行分类,并迅速进行抢救。
2. 做好现场伤情分类,将伤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类。在不影响急救的情况下,协助伤员仰卧,头部偏侧,或屈膝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这个位置有最大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伤员群体。
3. 建立术后护理单元为了确保大手术中伤员的术后护理,可以在一个简单的防震棚中建立一个术后护理单元。
4.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大量伤员被安置在简单的防震棚里或暴露在外。护理条件差,但仍应根据特殊护理和一流护理的要求保存各种护理记录。
1. 注意创伤的早期清创治疗。根据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对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一个月后疾病类型的统计分析,外科疾病排名第一,而外科疾病主要是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后的感染。由此可见,清创和抗炎治疗在早期创伤治疗中非常重要。
2. 预防破伤风感染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灾区进行医疗救援期间,共治疗了16例合并破伤风的受伤病例。由于污染严重,缺乏适当的治疗,破伤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强调在治疗伤员伤口时,清创必须正确、严格、仔细,并给予必要的被动免疫和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以防止破伤风感染。
3. 皮肤感染性天疱疮的预防是一种发生在儿童身上的浅表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地震灾区的医疗中治疗了12例天疱疮。面对难民营非常糟糕的卫生条件,脓疱病疫情可能会在难民营迅速传播。保护弱势群体的理念进行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最终阻止了脓疱在难民营的传播。
4. 阿尔及利亚危重病人长途航空运输地震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阿尔及利亚,成功实施了中国危重病人长途航空运输。其中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① 航空运输前的仔细检查和评估是远程医疗安全转移的重要条件。
② 详细的规划、周密的安排和强大的医疗保障是远程医疗运输成功的保障。专注于对受伤情况的观察,“紧急治疗”与部队地面保持联系,对伤员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充分考虑和准备人员配置、救援设备、急救药品、异常飞行条件响应等方面。
③ 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医务人员应具有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和严重病例的全面知识和丰富经验。同时,应加强空乘人员的急救培训,提高他们的协同工作能力。
④ 地震后尽快为伤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早期心理干预可以缓解伤员的恐惧、悲伤、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应激损伤,减少运输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救援人员的医疗安全。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进行紧急救援。在紧急医疗救援策略中,还建议关注救援人员自身的医疗安全。具体措施包括:
① 指定专人负责团队成员的日常卫生防疫工作
② 每天巡视救援人员,发现异常及时诊断处理
③ 坚持每天杀虫灭蚊
④ 监督救援人员补充营养和各种防蚊措施⑤ 采取措施保护
名救援人员免受传染病的影响,以及⑥ 尽量回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以保护他们免受
传染病的侵害。
在紧急灾难救援中,静脉输血是使伤员得到及时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在紧急输血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为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选择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例如,头部、胸部和上肢损伤应选择下肢静脉,腹部盆腔损伤应选择上肢静脉,肢体损伤应选择颈外静脉,大量失血应选择,严重休克患者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最好选择12号粗针。当静脉穿刺困难时,应尽快选择颈静脉套管针穿刺。
2. 应控制输血速度。对于少量失血引起的轻度休克患者(失血量约100毫升),中度失血引起的重度休克患者(失血量约1000~2000毫升),以及大量失血引起的重度休克患者(失血量超过200毫升),每小时失血量约100毫升,除了快速全血输血外,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如果速度不能满足要求,可以使用加压输血器进行加压输血,但压力不得超过2KPa,以免损坏血液的有形成分。
3. 过度快速输血会导致循环负荷过大。对于老年人、体弱者或有心脏病史的婴儿,应注意合理调整输血和输注速度,尤其是在大量输血的后期,只要血压基本保持正常,每小时尿量为gt40ml,输血速度不宜过快。在输血的同时,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如果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和供氧,在肢体近端系止血带,每15分钟轮流结扎一只肢体。
4. 出血倾向的问题。快速大量输血可导致凝血因子部分稀释,储存血液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被破坏,从而导致出血。如发现出血,在溶血反应消除后,应立即进行血小板输注、止血药物等相应治疗。
5. 低温问题:直接将冷冻血液输入患者体内会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因此,应避免直接输入冷血。将血袋或血瓶放入双手,加热或放入35℃~38℃的温水中5分钟。但需注意的是,水温不应超过38℃,否则会引起膨胀、破裂,患者的体温应保持在25℃,以避免同时在病房内不必要地接触热水而导致溶血。4、 挤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强震导致许多人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下,经常发生大量挤压综合征。1988年前苏联亚美尼亚地震中,在检查的3203名伤员中,765名(23.9%)为挤压综合征,包括轻度挤压综合征(22%)和中度和重度挤压综合征(78%)。挤压综合征的发病率约占重伤人数的40%。如果治疗措施不完善,就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肾功能衰竭,死亡率约为50%。因此,挤压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和现场治疗非常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在其主编的《灾害和事故的创伤治疗》中提出了挤压综合征的防治
1挤压综合征的防治挤压伤患者可能有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后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