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前后的急救注意事项
迅速远离伤害源。如果发生火灾事故,迅速离开火灾现场。如果衣服着火,迅速脱下燃烧的衣服,或躺下来就地滚动灭火,或浇水灭火。不要站着喊叫或奔跑喊叫,以防止头部、面部和呼吸道受伤。脱衣服时注意双手的保护,因为双手是重要的功能部件。
如遇热水烫伤,应立即脱下被热水浸泡过的衣服。对于儿童,迅速将伤口浸入冷水中或用剪刀剪断衣服,以防止粗糙的动作撕裂大块的伤口表皮。当化学品接触皮肤时,其有害作用与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
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对身体的损害越严重。受伤后,首先迅速脱下浸泡有化学物质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尽可能清除伤口上的化学物质。
生石灰和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避免遇水发热,加重灼伤。如果磷燃烧,应使用水或湿布将磷与空气隔离,以防止磷继续燃烧。禁止用油性敷料包扎,以免增加磷的溶解和吸收,造成严重的磷吸收中毒。
如果发生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在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不要触摸患者,以免触电伤及救援人员。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和心跳,立即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呼吸心跳恢复后,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烧伤冷处理后,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湿敷或浸泡伤口,可减少烧伤创面深度,有效缓解疼痛。冷疗不仅可以减少伤口余热对仍然活跃的组织的持续损伤,还可以降低伤口的组织代谢,减少局部血管收缩和渗出,从而减轻伤口水肿和疼痛的程度。常用的冷疗方法是受伤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浸泡30分钟。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应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进行长期冷敷,以避免继发性冻伤。这在急诊病人中已经多次遇到,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冷治疗时,更应注意保暖和防冻。三度烧伤不需要冷处理。
复合伤的处理严重车祸或爆炸事故中的烧伤常合并骨折、颅脑外伤、血气胸或腹部器官损伤,应根据创伤急救原则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单纯骨折制动、清除口鼻异物、环甲切口或粗针穿刺气管等,以迅速缓解呼吸道梗阻。
烧伤伤口的保护对于离开现场的患者,应注意保护伤口,防止伤口受到污染。伤口可以简单地用纱布敷料、三角毛巾或干净的床单和衣服包裹。不要使用烧伤膏,尤其是有颜色的药物,以免影响后续治疗中对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和清创。
急诊科患者经常在伤口上涂抹白酒、醋、酱油、黄酱、牙膏和草灰,这不仅污染了伤口,而且给伤口治疗带来困难。
二度烧伤创面的大疱可以低位切开引流,水疱皮肤应该保留,因为它可以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在烧伤患者补液治疗中,由于损伤后48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大量组织液外渗,可导致血容量不足,严重程度与烧伤程度密切相关。轻度病例可口服盐水补液,重度病例通常需要静脉补液治疗。尤其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应尽早建立静脉通路,以避免后期血管塌陷,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
烧伤患者除了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治疗外,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在早期阶段,由于烧伤后的应激反应,患者往往食欲下降,吃得更少。因此,饮食应该是清淡的。尤其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应注意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必要时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但不应忽视肠外营养的重要性。
正常胃肠功能的维持和胃肠粘膜的营养来源取决于胃肠道中的营养物质。合理的胃肠道营养可以促进肠道环境的稳定,维持胃肠道屏障功能,防止胃肠道菌群失调。烟草和酒精等坏习惯会对伤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戒掉。
受伤后应给予伤口合理的保护。例如,髋部和背部的伤口应以俯卧位为主,以避免伤口长期受压,否则会影响愈合速度。受伤后和愈合后早期,伤口皮肤的强度和韧性较差。应避免摩擦、挤压和冲击伤口。同时,还应避免伤口接触刺激性物品,如肥皂、化妆品和洗涤剂。
从受伤到伤口愈合期间,避免阳光照射伤口,否则伤口会留下严重色素沉着,难以褪色。对于深度超过2度的伤口,应在伤口愈合后进行疤痕愈合。常用的防瘢痕方法有外敷(常用抗瑞宝、积雪草苷霜)、弹性绷带压迫绷带、局部应用硅胶敷料(疤痕敌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方法。
不同患者的具体效果差异很大。应强调的是,抗瘢痕治疗主要是预防,应在伤口愈合后尽快进行。治疗时间通常超过半年,因为瘢痕的增生期至少为半年。
如果手、脚和关节的烧伤留下疤痕,应在进行抗疤痕治疗的同时进行功能锻炼,以尽可能保持手、脚和关节的功能。如果出现严重的疤痕增生、挛缩、畸形或功能障碍,可以在后期进行整形手术。手术时间通常为受伤后半年。因为早期疤痕处于充血状态,手术很困难。
对于儿童烧伤后的疤痕,如果影响正常发育,需要尽快手术。应该认识到,只有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良好合作才能最终成功地完成整个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