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需警惕破伤风

地震因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河流污染等原因造成人身伤害,容易引发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土传疾病。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皮肤损伤的,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清创缝合,进行有效的抗炎和对症治疗,并送医院治疗,教育群众损伤的伤口不应直接接触土壤。

破伤风预防不仅限于注射,而且伤口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破伤风是一种孢子厌氧菌,通常存在于人和牲畜的肠道中,可随粪便排入大自然。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破伤风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当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进入血液时,破伤风才会引起。

虽然人们受伤后更容易感染破伤风,但很少有人真的患病。破伤风杆菌只能在缺氧环境中繁殖。这种缺氧环境通常只发生在伤口外部开口较小、伤口内充满坏死组织或血块、局部缺血等情况下。

因此,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在受伤后破坏受伤部位的缺氧环境,即正确处理伤口。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中和进入人体的少量破伤风细菌产生的致病毒素。这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补救措施。因此,在预防破伤风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伤口的治疗。

无论伤口的大小和深度如何,都应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治疗不当会导致伤口出血、感染和化脓,严重破伤风,危及生命。

因此,皮肤出现伤口后,应严格消毒。在皮肤受伤的情况下,完整性受损,细菌有机会利用它。为了减少细菌的侵入,伤口应该仔细消毒。可在冷开水中加入食用盐,制备1%的盐水清洗伤口。如果可能,可以使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洗后,使用一些常用的外用药物,如2%碘或75%酒精,以有效清除伤口中的细菌,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