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知识

来源:地球上发生地震的地方。

焦深:从焦点到表面的垂直距离就是焦深。我们把6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震,60-30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中震,300公里以上的地震称为深震。目前,记录的最深焦点为720公里。

震中:震中正对面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震中区,也被称为震中区。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离)。100公里以内的震中称为局部地震,1000公里以内的震中称为近震,超过1000公里的震中称为远震。

地震波:地震期间地球内部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就像往水里扔石头一样,水波会绕着圈子传播。

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使地面颠簸震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剪切波会引起地面的水平震动。地震中,剪切波是造成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P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时P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S波总是落后一步。这样,当发生大的近震时,人们通常会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在几秒钟到十几秒钟后感觉到强烈的水平震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P波向我们发出警告,S波将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迅速采取预防措施。

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一名住在大楼里的干部突然被地震惊醒。因为这个干部通常对地震有所了解,当他感觉到地震的震动时,他很快就钻到了桌子底下。五六秒钟后,屋顶倒塌了。直到中午,在获救后,他深深地感到,如果他不果断地钻到桌子下面,他就会死。他说是地震知识救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