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误陷中风预防误区!

一些老年人经常因为记忆力差而忘记或反复服药。因此,建议中老年朋友将他们常用的降压药、降糖药和强心剂分开包装,并注明服用日期和具体时间,即早、中、晚。或者根据时间将每日用药类型写在一张纸上,并将其粘贴在家人显眼的地方作为备忘录。忙碌的朋友应该准备三套药,一套在办公室,一套在家,一套在手提包里,并提醒自己随时服药。

有些人认为瘦人不会中风,所以他们尽最大努力减肥。事实上,科学研究人员已经在这个领域做过实验。他们对3975名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有中风,但略低于肥胖人。因此,无论胖瘦,都应该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中风。

应该指出的是;Mg”不等于“平板电脑。当有人用心痛定降压时,他错误地认为10毫克就是10片。因此,过量服用会导致低血压、脑血液流变学缓慢和偏瘫。

有些中风的人很害怕,到处看医生。医生a开了一种药,医生B开了另一种药。因此,中风是由服药过量引起的。有些病人牢记“三毒”的概念,在血压高的时候不服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90%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毕竟,10%的中风患者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有很多社交活动,生活压力很大,有更多机会享用葡萄酒和肉类。许多人依赖年轻人,往往忽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有些人每晚只服用一(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预防脑血栓形成的药物中,许多人知道他们每晚睡觉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只服用一片。事实上,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的剂量为每晚50~75毫克,也就是说,每晚应服用2~3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如果剂量不足,就无法达到预防的目的。

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偏瘫多见于房颤患者。这类患者应终生使用抗凝剂,同时监测用药情况。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心房血栓的患者,在使用抗凝剂时,应根据病情持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时调整临床剂量。否则,药物过量会导致出血,药物不足会导致血栓形成。许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出现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处理不当。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是大脑某一动脉被阻断,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低血压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动脉管腔高度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或血脂水平较高。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血糖和血液粘度升高等因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