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的五大误区

误区1:血压正常或低血压的人不会中风。众所周知,高血压易患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患者即使血压正常或较低,也会因脑血管管腔狭窄等因素而患脑血管病。

误区2:年轻人不必担心中风。虽然脑血管病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人,但临床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首次发病脑血管病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安心。现在,脑血管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过度夜生活和高脂饮食外,年轻人中风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发现和治疗原发性疾病仍然是年轻人远离中风的关键。

误区3:中风突然发生,无法预防。在中风发作之前,通常有许多先兆。例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中风发作前会有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称为小中风)。它的特点是突然无法用一只或两只眼睛看清楚,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严重头痛等。一般情况下,发作只持续几分钟就消失了,这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专家认为,一旦出现上述征兆,往往预示着重大中风的到来。我们必须立即积极到医院寻求治疗。

误区4: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一些患者因为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而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是错误的。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有关。只有每天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儿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如果中风幸存者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将在一个月内增加三倍以上,应在停药后一周内予以关注。

误区5:瘦人不会中风。与胖子相比,瘦子患中风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会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异常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