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中易中暑 预防中暑小妙招

在高温季节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中暑。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中暑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调节的结果。具体来说,当外界温度过高(大部分超过38℃)时,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有障碍,身体只能通过出汗散热。如果此时汗液的蒸发也受到影响,则很难散热,热量会在体内积累。尤其是在工作时,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并积累更多的热量。当累积的热量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发生中暑。让我们跟随小编去了解它吧!

主要方法是:防止阳光暴晒,保持工作环境通风,注意作息结合,尽量避免过度疲劳,穿白色或浅色衣服。劳动和工作时戴草帽或安全帽。日常生活中,饮食应清淡,不宜多吃油炸味浓或油腻的食物。房间应凉爽通风,避免长时间高温作业。

此外,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要控制性交,因为过多的性交会使人体受到实质性的伤害,甚至夏邪也会趁此不足,容易中暑。工作时,可以服用一些常见的防暑降温药物,如人丹、十滴水、凉油等。人丹可以每3-4小时服用4-8粒凉油,每1-2小时擦一次额头或太阳穴。以防头晕、头痛和恶心。肠胃不适等症状,可服用十滴水半瓶至一瓶。平时也可以多喝清热解毒的清凉饮料,比如绿豆汤。你也可以吃一些西瓜。一方面,你可以补充体液,另一方面,你可以清热解热。中医称之为“天然白虎汤”。

如果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心悸和疲劳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在阴凉处休息,服用防暑药物、冷饮或防暑饮食,以防止疾病继续发展。如果发生中暑,尽快将患者抬到阴凉处,解开纽扣和裤带,稍微抬起上身,用温水擦洗全身,或用冷水冲洗头部。如果可能的话,你也可以用酒精擦拭全身。同时,给患者降温,按摩四肢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散热。刮痧或针灸也可用于急救。如果患者神志清醒,让他多喝些凉茶或糖盐水。

由于在高温环境下操作,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钾、钠的流失,从而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因此,水和盐的损失只能通过供应足够的含盐饮料来补偿。

补充水中的盐含量取决于出汗量和食物中的盐含量。如果饮用水含盐量约为10g-3.0%,饮用水含盐量约为10g-3.0%,则只能在饮食中补充10g-3%的盐。茶中的单宁酸能促进唾液分泌,更好地解渴。

需要注意的是,饮用过多的水对身体有害,会增加心脏、胃肠道和肾脏的负担,导致水中毒。喝水时不要喝太多。多次饮用少量水。每次的最佳水量为150-200ml。水温应为15-20℃。出汗后喝太多淡水可能会导致胃痉挛。

1. 蛋白质:由于在高温环境下操作,身体过热,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导致负氮平衡。因此,食物应该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4%,可以食用瘦肉、鸡蛋、牛奶和豆制品)。

2. 矿物质:人体大量出汗不仅会导致体内水分和钠的流失,还会导致钙、钾和钠的流失。当红细胞的钾含量因缺钾而降低时,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应注意食物中多种矿物质的补充。你可以多吃豆类、富含钾的水果和蔬菜、鸡蛋、虾皮和富含钙镁的牛奶。

3. 维生素:大量出汗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如果人体每天出汗5升,就会失去维生素c50mg和维生素B07g,所以你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