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四大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低碳经济是基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体制的创新,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低碳产业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重点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科技、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之战已在全世界悄然展开。这对中国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能源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导致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以“高碳”为突出特征的“发展性排放”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在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老路的情况下,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II

&中国“富煤、少气、少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方面,水电仅占20%左右,火电占77%以上,“高碳”占据绝对优势。据计算,每吨煤燃烧将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分别比石油和天然气多30%和70%。预计未来20年,中国能源行业的电力投资将达到1.8万亿美元。大规模发展火电对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三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体是工业,工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加剧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统计显示,1993年至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05年,矿业、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此相去甚远。中国主要依靠商业渠道。据估计,从2006年的GDP来看,中国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每年需要250亿美元的资金。如此巨大的投资显然是尚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