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日本地震可能是核试验吗
:惊人的秘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看起来像是一场自然灾害,但从各种综合分析来看,它可能是人为的——人为的灾难!这可能是日本潜艇核试验造成的!
日本Mw9地震发生后,“这是日本的潜艇核试验”的猜测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这个令人惊讶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样迅速传播,似乎越来越“合理”。有人说,几年前,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发生了多次5.5-6级地震,相当于原子弹试验产生的震级。还有人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氢弹试验造成的。
不幸的是,“理性”忽略了核试验监测的核心问题——地震学。
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最终达成协议,规定各缔约国承诺不进行核试爆或任何其他核爆炸。这意味着,想要进行核爆炸的国家将采取更秘密的方式,例如地下核爆炸。监测地下核爆炸最重要的手段是地震波监测。只要是核爆炸,就会产生地震波。只要爆炸达到一定当量,全球地震台网就会记录地震波。地震学家可以研究和判断地震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随着全球数字地震台网和阵列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核试验引起的震级超过MB3 5(MB:体波震级),台网就可以进行监测。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貌、声音和行为来识别他,而地震学家可以通过地震相位、纵波的初始运动和地震波的震源深度等多种方法来判断地震类型。以下是对这些传统方法的简要介绍。
地震相同声传译地震图上不同类型和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组。地震相位识别是地震学的基础工作。当地震学家研究每一次地震时,他们必须首先确定地震的相位。
自然地震的常见震相为纵波、横波和面波,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的传播有点像运动员的比赛。一开始,所有运动员之间几乎没有差别。在这个时候,很难区分谁是“飞箭”。很快,快跑和慢跑之间的距离将越来越大,这很容易区分。地震学家在分析地震相位时,不喜欢分析单个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他们喜欢根据距震中的距离排列多个地震台站的数据,也就是说,让地震波“运行”,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地震相位。大多数天然地震的P波振幅、S波振幅和表面波振幅。人工爆破纵波振幅大于横波振幅,面波振幅较小。在3月11日的日本地震中,美国地震台收到的数据显示,P波振幅、lt横波振幅和lt表面波振幅。因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次能量巨大的自然地震。与此原理类似的是震级比较法。例如,表面波震级MS与体波震级MB的比值用于判断地震类型。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通用。
初始运动指地震波到达地震仪时被测粒子的初始振动方向。初始运动分为向外压缩和向内膨胀。地下核爆炸与自然地震的本质区别在于其震源特征不同。大多数天然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破裂和滑动引起的。断裂面大,持续时间长。在地震波上,地震台站接收到的纵波在不同方向的初始运动是不一致的,有的是压缩的,有的是扩展的。地下核爆炸的震源过程相对简单,时间更短。球面对称压缩(向各个方向向外压缩)使所有地震台站接收到的地震波的初始运动受到压缩。利用地震波的初始运动信息,依次得到震源机制解,即推断地震是由正断层、逆断层、滑动断层还是人为爆炸引起的。对日本3月11日地震的研究表明,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的初始运动是压缩和膨胀,震源是逆冲断层,而不是人为爆炸。
地震波的快速定位不再是一个问题。美国地质调查局确定地震震源深度为地下32公里。这意味着,如果是核爆炸,就不可能将核装置埋在地下几十公里的地方。你知道,到目前为止,大陆最深的钻孔,苏联的SG-3,只有12262米深,更不用说海底了?在审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议定书》中的核试验数据时,一般认为震源深度大于10公里的数据将不予考虑。
1万吨TNT当量的核爆炸具有相当于5级地震的能量,100万吨TNT当量的核爆炸具有超过6级地震的能量。1974年后进行的地下核试验的当量不超过15万吨。根据地震能量释放公式LGE=4.8+1.5MW,mw9。5兆瓦可估算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2×10的18次方焦耳相当于数十亿吨当量TNT。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到数万吨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可达数千万吨TNT当量。然而,用数十亿吨TNT当量制造核武器仍然很困难。
除上述方法外,《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议定书》还列出了用于筛选核试验事件的其他参数:事件位置、信号频率组成、地震之间的频谱比、频谱波动、震源机制、与其他事件和事件组的比较等。此外,它还可以与次声、水声和放射性核素监测等其他领域的方法相结合,全面识别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