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记忆能否找回?
一则新闻报道:因脑损伤失忆30年的农民工朱家明在观看疫情新闻时,意外想到了家乡和亲属的相关信息,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亲属。
经过30年的健忘症后,记忆能够恢复是非常罕见的。健忘症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有些人能恢复记忆,而有些人却不能?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别、保留、复制或识别。它是思维和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易明,他告诉记者:“对事件或事实的记忆被称为陈述性记忆,这是普通人普遍理解的。一般来说,陈述性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编码、存储和提取。根据时间长短,它可以分为感官记忆(如看到你面前的场景)、工作记忆(几秒钟)和短期记忆(几个小时)、长期记忆(几天)、长期记忆(几乎永久)。"
此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与创新中心李成玉的研究团队发现,暂时存储和使用第二级信息的工作记忆,例如在几秒钟内记下电话号码,大脑通过瞬时放电调用大量神经元来完成信息存储。这种临时存储就像计算机缓存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衰减。
此外,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大脑深颞叶中有一种特殊结构,称为海马体:一方面,它接收来自上皮质的高级加工感官信息,另一方面,它在构建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痕迹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在这些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痕迹在海马体中存储大约一年后,它们将作为长期记忆转移到其他大脑区域。
一般来说,长期记忆的内容决定其存储位置。我们的大脑储存区就像一个仓库。不同的区域承担不同的记忆任务。零件一旦损坏,就会影响存储在那里的内存。例如,海马体受损可能导致近期记忆丧失和记忆新事物能力下降,但这些长期记忆不会受到影响。
“长期记忆储存在新皮质。如果这些区域的神经细胞受损,无论是永久性结构损伤还是暂时性功能损伤(指短期内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都会导致长期记忆提取受损。”易明说。
人类的长期记忆只能通过接收信息、记忆编码、信息存储等环节形成。在这种单向通道中,无论哪个链路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内存丢失。一个健忘症患者能否像朱家明一样恢复失去的记忆,取决于他的记忆通道能否完全打开。
一鸣说:“负责编码记忆的神经细胞被称为印记细胞。严重的脑出血、脑梗死、创伤、阿尔茨海默病等会导致一些印记细胞死亡,导致这些细胞编码的记忆永久性丧失。然而,如果印记细胞没有死亡,但信息提取障碍是由某些原因造成的,那么大脑功能恢复后,部分记忆可以重新提取。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朱家明之所以能找回记忆,可能是因为“他的记忆因外力而失效,但并没有完全失效,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工作。当外部信息刺激足够强时,相关的印记细胞被激活,大脑中的记忆储存功能恢复。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唐毅表示,记忆能否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的病因和严重程度。通常,如果损伤不严重或原因是暂时的,如脑震荡,健忘症的持续时间会相对较短,大多数患者可以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恢复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的刺激也会导致健忘症症状,但这些患者没有大脑功能受损的迹象。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生存机制,也就是说,人类下意识地抑制一些记忆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些被压抑的记忆仍然隐藏在大脑中,但处于类似的休眠状态,如果患者愿意,它们可以再次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