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6000年前就开始用席子

江苏古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垫子的?古人长什么样?据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

报道,2019年底,一块面积约25平方厘米的机织物因年代久远而碳化发黑,但纵横交织的纹理清晰可见。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甘惠远指出,这块垫子是在黄冈遗址的一个垃圾倾倒场发现的。“当时出土时,大部分垫子已经腐烂,还有一些陶三脚架、陶壶碎片和碳化的动物骨骼。”江苏省太湖中游出土的竹子尚处于竹文化的早期阶段。目前,在江苏省黄河中游地区进行纹理测量后,正处于竹节文化的中期阶段。然而,黄河中游出土的竹材的质地尚不能确定。目前,正处于6600年前的黄河中游竹文化中期,

〔1000〕甘慧媛介绍了该垫的使用功能尚待检验。“它可以用来做垫子,但也可以用来盛放器具,比如新制的陶坯。一些用垫子出土的陶器底部有记号。”

皇岗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东郊徐阳镇皇岗村。出土文物中有红陶鼎、三脚架、陶片、陶脚等文物。这些文物上投射着先民在这里制陶、捕鱼、狩猎和采集食物的痕迹以及他们的生活照片。

“垫子的发现表明,古代植被茂密,水草丰富。古人获得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精致的生活。”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出土的数千件彩陶上的画像载歌载舞,展现了当时悠闲的田园生活

黄冈遗址的文物与20公里外的清凉港遗址基本相同。20世纪50年代末,清凉港遗址的发现引起了轰动。然而,由于遗址核心区域的破坏,“清凉港文化”被命名,但一直存在争议。

“黄冈遗址的发掘为清凉港文化的展示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林留根说:“清凉港文化继承了顺山集文化,为龙秋庄文化找到了部分源头,对梳理淮河流域的文化谱系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