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米”是怎么得来的
冷知识
2025-04-06 01:17:59
“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长度单位,那么“米”是如何产生的呢?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一个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提议,以穿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总长度的4000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这项提议于1791年获得法国议会的批准。
在法国天文学家杰鲁布和米森的领导下,从1792年到1799年,从法国敦刻尔克到西班牙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以确定米的价值。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它被制成一根3.5毫米×一根短截25毫米的铂金棒,棒两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米,由法国档案局保管,因此也被称为“档案计量器”。这是米的最早定义。
后来,“档案大米”严重变形。1889年,在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国际计量局(International Bureau of Metrology)确定的6号米原型(31米原型中最接近0℃时档案米长度的一个,由铂铱合金制成)被选为国际米原型,并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长度基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其余的作为辅助统治者分发给参与国,并规定了保存方法。
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重新定义了米的定义。米是光在真空中以1/299792458秒
的时间间隔传播的长度。2019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再次修订了米的定义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