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把尿好还是不把好 宝宝把尿的危害有哪些

众所周知,当婴儿相对年轻时,身体的所有功能都没有充分发展,比如有意识地排便和小便,因此母亲通常会为婴儿使用尿布。婴儿长大后,他们将开始训练婴儿使用厕所。有些父母会给宝宝大便和小便,那么宝宝想大便和小便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为什么不给婴儿排泄物和尿液

这是由婴儿的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

婴儿2岁后,肛门括约肌和尿道括约肌将逐渐发育和成熟,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婴儿可以独立控制排尿和排便。

婴儿在2岁左右进入“肛门欲望期”,这是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到的。他认为孩子们把排尿和排便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细心的父母甚至会发现婴儿在第一次排便时会哭泣并本能地抗拒。当排便通过尿道和肛门时,婴儿可以通过控制排便节奏和肌肉收缩来获得满足和快乐。

因此,如果父母用粪便来治疗孩子,他们无疑会剥夺孩子自主决定大小便的权利。例如,如果家长“嘘”孩子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反应,家长可能会抱怨,这会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粪便和尿液的不良影响

1。剥夺婴儿锻炼括约肌的机会

许多父母说,孩子在四五岁时尿不住,经常尿裤子。这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留尿的机会。他们总是给孩子尿,这样孩子就没有憋尿的经验。如果尿道括约肌不能运动,它会收缩,然后他就不能抑制自己的尿液频繁排尿。[2] 随着婴儿排尿能力的增加,它应该能够跟上括约肌的增加,但如果婴儿排尿能力越来越强,它就会越来越强。

2. 不利于髋关节发育

粪便的作用是父母握住孩子的大腿根部,孩子的屁股悬浮在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损害婴儿髋关节的发育。

3. 肛门脱垂

婴儿的肛门括约肌发育不良。排泄物和尿液的作用很容易导致婴儿的肛门脱垂和肛门括约肌受损。

何时不给孩子排尿进行厕所训练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全书建议孩子们在1.5到2岁之前进行厕所训练。不同的孩子迟早会有不同的时间。在儿童如厕训练中注意以下三点:

1。只有当孩子们说他们想小便时,才应该进行厕所培训

孩子们应该能够辨别上厕所的感觉,并且能够用语言告诉他们的父母我想小便和大便。此时,这意味着孩子们在上厕所之前已经知道自己的感受。

一些孩子不想再使用尿布了,所以他们也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如厕训练。

2. 克服惰性,慢慢来

克服孩子的叛逆心理。有些孩子懒得上厕所,渴望独立但又害怕麻烦。

开始时,让孩子习惯厕所,告诉他厕所的用途,让孩子在厕所里玩耍。当孩子愿意坐在马桶里时,脱下尿布,试着让孩子在马桶里小便。当孩子在马桶上小便后,给孩子相应的鼓励。

3. 可能会重复

儿童可能会在如厕训练中重复,例如不时穿上裤子。不要殴打和责骂孩子,告诉孩子没关系,只要换下裤子,洗干净就行了。教孩子以后动作要快一点,脱下裤子放在马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