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在爬山时,看到一具虫子的尸体被压扁,粘在山路台阶上的地面上。我把它捡起来放在干草堆和泥上,说:“你为什么这么粗心?我希望你下辈子过得好。”从那以后,当我爬山时,我特别注意“看我的脚”。几乎每天,我都能看到蜗牛、毛毛虫和甲虫慢慢爬上石阶。我总是在草地上捡起它们,告诉它们:“小心别再回到石阶上。人的脚没有眼睛。”当我除掉这只虫子时,我会想到禅宗的“看你的脚”和“活在当下”的启示,它不仅教会我们活在当下,也教会我们谨慎地生活。只有通过这种关怀,一个人才能发展出敏锐的智慧和微妙的同情心。我认为佛陀前世是一个慈悲的人。经典的说法是他“因为害怕疼痛而踩在地上”。在地上行走时,他担心会踩到地上。如果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他怎么能踩到石阶上的昆虫呢?在佛教戒律中,僧侣们每年夏天都应该“在夏天安顿下来”。除了安心,夏天还有很多小动物,如果不小心,一些昆虫可能会被杀死。因此,在夏天,古代僧侣通常有三个月不出门。从前,一个夏夜,一位和尚大师在寺庙附近散步。突然,他踩到一个软东西,啪的一声摔碎了。他心想:“不,一定是癞蛤蟆晚上出来找吃的!”主人不敢仔细看。他因违反了杀生的戒律而感到羞愧,当场逃回寺庙。你晚上想得越多,你就越后悔。以为癞蛤蟆可能是怀孕的母亲,你担心你整晚都睡不着。你认为:你必须埋葬癞蛤蟆的尸体,明天为它读一本佛经。第二天黎明,法师跑到他昨晚踩到癞蛤蟆的地方,忍不住笑了起来。结果他昨晚踩到的是一个茄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带着一颗细腻、谨慎和羞耻的心行走和生活。路上的癞蛤蟆可能是怀孕的母亲。为什么路上的昆虫没有父母和妻子?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第二,我们必须把人融入社会,体谅他人的生活。一天晚上,一个人在森林里散步,遇到了一只悲伤哭泣的蜉蝣。男人问蜉蝣:“你为什么在这里哭?”蜉蝣说:“我妻子今天中午去世了,所以我在这里哭!”那人说:“现在是黄昏,你很快就会死。为什么哭?”蜉蝣听着,哭得更伤心了。那人忍不住笑了起来。蜉蝣早上生活,晚上死亡。中午死亡和黄昏死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哭?于是他离开了。当他远行时,他想,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虽然蜉蝣的生命如此短暂,但正午和黄昏几乎没有区别,但从蜉蝣的眼睛来看,它的下半生是从正午到黄昏,它的下半生与人类的下半生一样长!因此,他仁慈地回去看蜉蝣。蜉蝣死在黄昏的树下。蜉蝣为他的妻子哀悼了一辈子,这深深地打动了这个男人,埋葬了蜉蝣自己。我们生来就是人,自夸是万物之灵,是动物中至高无上的,所以我们不能从其他人的眼睛里看到生命,所以很难实现真正的同情。每天爬山的时候,我总是把昆虫从石阶移到草地上,希望登山者也能看看自己的脚,以免以后踩到蛤蜊上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