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思稻
门前蜿蜒的河流升起一丝白雾,凉风轻抚着岸边的红山楂。鸟儿时不时地飞过来,轻轻地啄着。边缘的栗子仍然裹着厚厚的盔甲,等待成熟。
远处,金色的稻田相连,江南的晚稻即将成熟。露水浸透了树叶,米饭的味道与水果和木头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随着露水飘浮在空气中。人们情不自禁地嗅啊嗅。这是秋天的气息,是收获前的收获。不久,人们就会把沉重的耳朵放进谷仓。
一穗大米就像一束小辫子,但四、五条辫子上覆盖着细长而饱满的谷物。滋养稻穗的土壤变得肥沃了。踩上去就像一块柔软的地毯,绿色潮湿。不久前,它还是一个浅水坑。水里装满了大米。你看,每一粒粮食都在膨胀和溢出。
许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不得不和父母一起准备秋收。同时播种幼苗,水稻将一起成熟。我们应该设法在秋雨之前收割完稻子。
丘陵地区的水田只能人工耕种。我们必须早上四点起床。这位天才刚刚变成白人。周围的一切都像油墨印染。只有稻田是金色的。父母总是先把最后一排长满带刺野草的稻子切掉,经常在胳膊上留下血迹。
我好像醒着一样,拿着镰刀开始收割。他左手紧握着大米,右手拿着镰刀割着,大米掉到了地上。第一株水稻放在田埂旁边,第二株水稻的穗落在第一株水稻的茬上。这样,慢慢向前切,然后走。不知不觉中,大米从浅黄色变成了深黄色,最后变成了金黄色。天亮了。
收获的水稻也应该放在地里晾干。此时,稻田是鸟类的天堂。父亲的面包会绑一个稻草人,系一条皮带,让风把他们赶走。然而,鸟儿们早就看穿了稻草人不是人,仍然肆无忌惮地吃着小米。只有快速脱粒并收集到谷仓中,才能完成秋收。
滴入土壤的汗水实际上是写实的,而不是艺术性的描述。看看深色的皮肤,看看粗糙的老茧,所有这些都是艰苦工作的证明。
我父亲总是说,一切都是勤奋完成的,一切都是奢侈毁掉的。他怕我浪费时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如果我没有吃完,下次我会减少我的食物。一小部分大米,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用完。
他从小就让我和他们一起在田野里工作,也让我体验生活的艰辛和困难。更重要的是,一粒种子经过多次阳光、雨水和风暴后可以变成一粒谷物。如果它也有想法,一定不要直接扔进垃圾桶。
不劳无获是幸福的写照,也是自然的回报。
一餐、自我约束和节约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个人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