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新年愿望
崔中华
元旦即将到来,灯火通明,灯火通明。公园里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歌舞升平,浓郁的节日气氛让人流连忘返。购物中心挤满了人,灯火通明,令人兴奋。欢乐的节日气氛让人兴奋。
看着商场里挑选节日礼物的人们,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元旦和我的新年愿望。
在我的家乡,新年被称为“公历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一无所有。元旦那天,灰色的童年不敢有任何奢望。他想吃一碗大蒜味的白面热面条。即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也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
冬天过后,为了节省食物,这家人停止了面食,以红薯为主食。最后一餐是煮干红薯,下一餐是窝头红薯。昨天我刚蒸了一壶新鲜的红薯,今天我想喝红薯粥。
虽然煮过的红薯清淡无味,但可以捡起来咬。我最怕红薯窝窝头。热的时候它又软又蜡。我不能用手拿着它,咬紧牙关。当天气寒冷时,它会咬一根白色的麦茬。它像石头一样坚硬。我等不及要切掉一两颗牙齿了。窝头吃得太多,大便干燥,容易便秘,痛苦不堪。我最喜欢的食物是蒸鲜红薯,但吃太多胃灼热,我害怕吃冷冻红薯。它不仅可以咀嚼,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很难吞咽。红薯粥不管你有多饱。在那时候吃了一个圆圆的肚子之后,你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前和之后感到饥饿。
我小时候非常贪婪。更不用说白面馒头了,我看到其他孩子手里拿着纯玉米面蛋糕。我也很贪婪,不能走路。冬天没有节日。只有一个元旦可以改善。元旦那天,我最希望吃妈妈做的大蒜热面条。
将红薯干燥并磨成粉末。因为它主要是淀粉,用它制成的面条没有韧性,所以不能擀成面团,也不能切成面条。母亲用白面粉做面条,并添加了添加剂;榆树面;这样红薯面就可以做成面条了。
“榆树粉”是用榆树皮做的。剥去新鲜榆树皮,去掉外面的旧皮,只留下里面的白皮晾干,切成段,磨成面粉。因为它很粘,所以可以把红薯面揉成面团,然后切成面条。煮熟的面条又滑又滑。它们味道鲜美,香气四溢。如果你加一汤匙大蒜泥和几滴煮熟的棉籽油,它会很香。
当我长大后,我的家庭条件有所改善。我的新年愿望是一个玩具,一双新鞋或一顶军帽。读书时,新年的愿望是买一些书,希望走出农村,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商品种类繁多,生活丰富多彩,我已经50多岁了,我对新的一年的祝愿越来越轻。我只是想和一些老朋友约个时间喝茶,聊聊过去,想象未来。
现在,新年的祝福不仅是一段醇厚的记忆,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更是深冬里一缕温暖的阳光。
作者简介:
崔中华,男,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高级教师,山东省德州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在深夜思考,善于怀旧。他出版了100多部作品,10万多字。他的作品分散在《中老年时报》、《劳动午后报》、《山东教育报》、《中国周刊》、《河北法制报》、《北方农村报》、《德州晚报》、《市场之星》、《南方法治报》等报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