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牛

孙丽丽

小时候,她住在农村,对牛很熟悉。牛是儿童时期的伴侣和成人的助手。牛总能唤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早上在露水下耕耘,晚上耕耘,月亮升起。”;老牛的生活是辛勤劳动的象征&“牛”是一个象形文字。早期的牛字是牛的头,突出了牛角和耳朵的特征。牛,六种动物之一。中国早在5000年或6000年前就驯养了牛,这在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左传》和《正午悼念公爵十七年》说:;在王子联盟中谁掌握着牛耳&后来,人们扩展了“掌握牛耳”的概念,在某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牛也用于战争,比如历史上记录的“火牛阵”。公元前279年,颜回国王登基。齐派田丹去骗燕的军队投降。他还使用了1000多头牛,牛角上绑着武器,尾巴上绑着芦苇来填充石油。他在晚上生火。火牛向前冲去,后面跟着5000名战士,打败了燕国的军队。田丹先后收复了70多座城市。

在中国古代,牛被用来耕种和祭祀。农耕和祭祀分别是古人物质生活和精神信仰的核心内容。《汉书》中有一句典故叫“兵机问牛”。当西汉的宰相丙集外出工作时,他无视人民的斗争和流血。当他看到一头牛在吐痰和喘息时,他不得不站出来清楚地问,这表明当时国家对这头牛很重视。

在《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祭祀祠堂的仪式:牛说一元大悟,野猪说硬鬣狗,海豚说肥,羊说软毛,鸡说汉阴,狗说汤&hellip&hellip”可以看出,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牛的等级最高。“曲里”有“皇帝祭牛,王子养牛,医生叫牛,学者叫羊和猪”。因此,在古代社会,只有皇帝、王子和医生才有资格享用牛和动物。

诗经,小雅,大东:“天堂里有汉,监狱里有光。她是织女。她一整天有七个相。虽然《七夕》不是一份报纸。遮住牵牛花,不适合盒子&“有关于织女和牵牛花星的记录,这形成了后来的牛郎织女传说。

在《后汉传》中,黄牛酒并不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是古代用牛和酒作为礼物、慰藉和礼物的一篇文章。司马迁的《任安报告》一开始就说,“大史家的牛马走了,司马迁又拜又讲”&“牛马行”指的是“牛马之间跑”的仆人,掌管牛马。后来,它将被用作自我谦逊的替代品,就像“我是”和“我是”。

著名画家李可染的画室名为“石牛堂”。他画了许多牛的优秀作品。他的牧牛画:牧童在春天骑着一头老牛缓缓前行,诗情画意,背景是烟雨和远山。说到画牛,据说东晋的王献之应桓文的要求画了一把扇子,错误地写了一支笔,画了一头牛,扇子上写着“牛上的福”。

牛年有其根源。《周易》中有很多关于“牛”的预言。得到“牛”的人是“吉祥的”,如“儿童的牛”、“元吉祥的牛”(最好用木架支撑牛角)、“牛和吉祥的牛”(养一头牛就是吉祥的)。

“当丑陋的春天来临时,牛在门口受到祝福。”;愿我们有牛一样简单的精神,没有痛苦,没有收获。


作者简介:

孙丽丽,笔名:孙丽,专栏作家,发表作品200多万字。他的作品分散在小说、短篇小说、厦门文学、牡丹、北方文学、广西文学、中国铁路文学、安徽文学、100所散文学校等月刊上。30多部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试卷大阅读题。这些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一些已被翻译成英文。作品包括散文集《美于》、散文集《不是风,是你的心在动》、小说集《青衣阿玲》、《镇姑娘》和《鸦片茶》等9部作品。